二氧化氯發生器優勢
自來水廠給水慣例凈化技術,一般是指由絮凝(投藥、混合、反響)、沉積、過濾和消毒等組成的清水工藝流程。水廠中清水處理的意圖是去除原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細菌及其他有害成份,使凈化后的水質能滿意日子飲用或工業生產的需求。水源的水質情況及用戶對水質的要求不同,清水工藝流程也不同。 在對日子飲用水處理時,一般要求在自來水廠出廠前應參加一定量的消毒劑,以確保出廠水及配水管網末梢中的余氯到達國家規范GB 5749—2006(氯氣消毒分別為不小于0.3ppm、0.05ppm;二氧化氯消毒分別為不小于0.1ppm、0.02ppm),現在一般運用的消毒劑為液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或臭氧等。
上述幾種清毒方法各有優缺點。液氯運送、投加較費事,但運轉費用較低,現在仍是大中型水廠首要選用的方法;臭氧的消毒運轉費用高,很少在自來水職業運用,幾乎是沒有。 因為二氧化氯是現場發作現場運用,即便走漏(事實上運用質量好的發作器絕不會發作走漏)也不會對鄰近的居民及操作人員形成傷害。別的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活性可維持至少48小時,其有效期比氯長,配水管網中運用二氧化氯不但能確保按捺細菌再成長,并且可對藻類進行殺滅(即便是存活的藻類,也會失掉繁衍能力。),還能夠有效地操控藻類以及腐爛的蔬菜產生的異味,且用二氧化氯消毒后不會像運用氯氣、次氯酸鈉等氯系消毒劑相同與水中的有機物起反響產生三鹵甲烷之類的致癌物質,很受水處理職業的喜愛,可見運用二氧化氯對自來水進行消毒顯得安全、便利、經濟、環保。
二氧化氯是現在國際上公認的新一代廣譜殺菌劑、高效氧化劑和優良的漂白劑,在國際發達國家已有幾千家水廠運用二氧化氯消毒處理飲用水和廢水。我國供水職業跟著自來水的原水因污染而導致原水水質惡化,傳統的消毒工藝將不再被承受,二氧化氯在飲用水中的運用正在迅猛發展。